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大歷史系中文官網
學術活動
mobile botton
search
搜尋
搜尋
進階搜尋
最新消息
系所公告
學術活動
系所介紹
系所簡介
核心能力與目標
歷屆系主任
系所成員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名譽教授
退休教師
系辦成員
修讀規定
學士班
碩士班
博士班
表格下載
招生入學
學士班
碩士班
博士班
外國學生
學生資訊
獎助學金
系學會
活動紀實
學術活動記實
講論會紀實
系友活動
師生活動
出版品
臺大歷史學報
文史叢刊
史原
學位論文
博士論文目錄
碩士論文目錄
學士論文目錄
系訊電子報
史繹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相關資源
法規彙編
教研平台
臺大課程網
臺大課程地圖
表格下載
上方連結
首頁
臺灣大學
臺大文學院
臺大圖書館
English
舊版網頁
back to top
上方連結
首頁
臺灣大學
臺大文學院
臺大圖書館
English
舊版網頁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search
搜尋
搜尋
進階搜尋
最新消息
系所公告
學術活動
系所介紹
系所簡介
核心能力與目標
歷屆系主任
系所成員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名譽教授
退休教師
系辦成員
修讀規定
學士班
碩士班
博士班
表格下載
招生入學
學士班
碩士班
博士班
外國學生
學生資訊
獎助學金
系學會
活動紀實
學術活動記實
講論會紀實
系友活動
師生活動
出版品
臺大歷史學報
文史叢刊
史原
學位論文
系訊電子報
史繹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相關資源
法規彙編
教研平台
臺大課程網
臺大課程地圖
表格下載
首頁
最新消息
學術活動
:::
最新消息
系所公告
學術活動
:::
學術活動
_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
Bopomofo
分享
Facebook
Plurk
Twitter
line
Email
LinkedIn
【學術活動】陳翠蓮著,《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增訂版】》出版
公告日期:2025-01-21
作 者:陳翠蓮
出版資訊:春山出版公司,
2025
年
1
月出版,
448
頁,
ISBN
:
978-626-747-840-0
內容簡介:
何謂「臺灣人」?這是
1920
年代的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本書中,作者也探討日治時期臺灣認同與祖國情懷的糾葛,尤其是吳濁流等知識分子的「祖國想像」。他們對中國懷抱理想化情感,儘管親眼目睹中國的貧困與混亂,仍為之辯護。這種感性壓倒理性的矛盾心理,為戰後的幻滅埋下伏筆。
中日戰爭爆發後,戰爭體制進一步加深認同的複雜性。割臺世代的林獻堂在中國情懷與現實政治之間苦苦掙扎;大正世代的吳新榮努力平衡順應與抗拒;戰爭世代的葉盛吉起初深受帝國教育影響,積極同化,最終仍轉向認同臺灣。在鋪天蓋地的皇民化宣傳下,三代人都沒有「成為日本人」,反而對鄉土的熱愛日益加深。
戰後國民政府接管之初曾讓臺灣人充滿期待,但腐敗、壓迫與歧視很快摧毀這些幻想,二二八事件更宛如覺醒的催化劑。作者指出,正是日治時期累積的反殖民抵抗經驗,使戰後臺灣人面對再殖民情境時迅速奮起,更在遭遇殘酷鎮壓後凝聚出「非靠自己不可」的國族意識。
《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
1920-1950
)》橫跨日治與戰後,精心勾勒被忽略的歷史連續性軌跡,並結合多樣史料與個體經驗,細緻還原臺灣認同從萌芽、擺盪到成形的動態過程。這段從挫折中奮起,在失望中重塑自我的歷史,絕對是我們思考當前認同議題與未來集體方向的重要基石。
作者簡介:
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任《自立晚報》記者,後任教於淡江大學、政治大學。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戰後臺灣政治史。主要著作有《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自治之夢:日治時期到二二八的臺灣民主運動》、《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合著)、《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等。
專書資訊及圖片來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