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學術訊息
本網站以做為學界訊息展現平台為目的,歡迎各界提供資料、圖片予以周知。
各界提供之資料,請以史學相關之學術訊息為主,本網站保留篩選與刪除之權利。
本網站僅提供訊息展示,若活動變更或是刊登有誤,歡迎指正,並以該活動承辦單位公布為主。

   
 
演講活動
論文徵稿
其他

 

 

2025.9.5 公告
「跨域對話:明清地域社會與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

  • 時  間:20250919 日(五)10:00-16:50
  • 地  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116會議室
  • 主辦單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v24FPR6NEEPURxUY6
  • 詳細研討會資訊請至:按此連結

2025.9.5 公告
【中研院史語所學術演講】Prof. Julie S. Field:Archaeology with Microbes: Understanding Fishpond Management in Pre-Colonial Hawaii

  • 主講人:Julie S. Field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Affiliated Faculty, Sustainability Institute,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 講 題:Archaeology with Microbes: Understanding Fishpond Management in Pre-Colonial Hawaii
  • 主持人:邱斯嘉博士(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兼考古學門召集人)
  • 日 期:2025102日(週四)上午10-12
  • 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五樓會議室
  • 詳細演講資訊請至:https://www1.ihp.sinica.edu.tw/Bulletin/Events/2533/Detail

2025.9.3 公告
「物的哲學」跨領域論壇

  • 本次論壇嘗試從哲學的角度,探討安龍儀式所含藴的傳統哲學資源,以及所深具的理論意義。換言之,將以安龍儀式為主軸,藉由跨域對話的工作坊,來探討中國傳統哲學,特別是道家哲學,如何體現在安龍儀式中,以及安龍儀式又如何體現出中國傳統哲學在物方面的思索。為了讓探討更為豐富,本計畫也將邀請道家哲學領域之外的哲學及人類學學者參與論壇,從不同面向加入對話及討論,例如從儒家哲學關於禮儀與德性的關係,來探討安龍儀式中蘊含的物與的身心關係;或如從海德格哲學關於物的思考,來探討安龍儀式中物件與展演者的關係;再如從伯格森、巴舍拉等哲學家關於物如何轉化出藝術意義的面向,來探討安龍儀式中的藝術意涵;以及從海德格存有論到日本風土論這一線索,來解析安龍儀式中的風土意義等。

  • 活動時間:2025927日(六)09:20-18:0009:00開始報到)
  • 活動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 201 會議室
  • 報名網址:按此連結
  • 報名時間:2025/08/29 - 2025/09/12
  • 主辦單位:國科會人社中心、國立臺灣大學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2025.9.2 公告
澎湖世界遺產潛力點海洋文化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 緣 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迄今已登錄數百處世界遺產地,透過相關的保護與推廣活動,得以增進不同文明、族群間對於世遺地各別代表之歷史發展、文化內涵的認識與瞭解。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但對於世界遺產保護與維護仍與世界同步。臺灣現有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中,澎湖縣的石滬群及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名列於其中。 本研討會目的為透過邀請世界遺產及海洋文化永續主題相關國內外專家學者與會發表交流,汲取國外世界遺產觀點,並強化澎湖縣與國際交 流、文化治理經驗之分享與學習,以提升澎湖世遺潛力點之行銷效益。

  • 辦理時間:20251030日(週五)至1101日(週六)
  • 辦理地點:澎湖縣馬公市(詳細地點容後公告)
  • 指導單位:文化部
  • 主辦單位: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詳細活動資訊請至:https://worldheritage2023.wixsite.com/2025

2025.8.13 公告
【共作文明新趨勢文化講座】解密青銅器與展覽的跨域敘事

  • 主講人:許傑(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名譽館長、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 第一場|2025108日(三)15:00–17:00
    講 題:舉世無雙、獨步天下:商代小臣艅犀牛形青銅尊的多元研究和展陳
    主持人:盧慧紋(臺大藝史所教授兼所長)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GLAbLSnTr14knhra9

  • 第二場|2025109日(四)13:00–15:00
    講 題:藝術展覽的當今體驗與敘事:以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實踐為例
    主持人:鄭毓瑜(臺灣大學講座教授兼文學院院長)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F7EY9jeuZVAfMN6k6

  • 地  點:臺大文學院演講廳
  •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系統、臺大系統文化基金會、臺大文學院
  • 活動網址:https://reurl.cc/DO472e
  • 活動聯絡人:張至涵小姐,聯絡電話:02-33663771Email: chihhann@ntu.edu.tw

2025.8.13 公告
哈佛燕京學社社長James Robson教授專題演講

  • 國科會人社中心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哈佛燕京學社社長、哈佛大學東亞系羅柏松(James Robson)講座教授蒞臨演講。羅伯松教授為國際知名漢學與東亞宗教研究學者,興趣涵蓋佛教、道教、禪宗及宗教地理,其著作《聖地之力:中古中國南嶽的宗教地景》(Power of Place: The Religious Landscape of the Southern Sacred Peak (Nanyue南嶽) in Medieval China)榮獲法國重要漢學榮譽Stanislas Julien Prize(儒蓮獎)及佛教學界具指標性的沼田智秀佛教書籍獎(Toshihide Numata Book Prize in Buddhism)雙重殊榮。哈佛燕京學社社長親自來臺實屬難得,更特別的是本次演講將以中文進行,我們誠摯歡迎對環境倫理與宗教文化有興趣的學界朋友踴躍參與!

  • 活動時間:2025913日(六)15:00-17:00
  •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7樓第1會議室
  • 報名網址:按此連結
  • 報名時間:2025/08/11 - 2025/09/05
  • 詳細活動資訊請至:https://www.hss.ntu.edu.tw/zh-tw/activity/1365

2025.7.15 公告
【中研院史語所考古學門專題演講】郭素秋博士:宜蘭三、四千年前的遺址調查與內涵探討(第二期)

  • 發表人:郭素秋博士(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 題 目:宜蘭三、四千年前的遺址調查與內涵探討(第二期)
  • 主持人:邱斯嘉博士(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兼考古學門召集人)
  • 時 間:2025717日(週四)14:30
  • 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七樓703會議室
  •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學門
  • 詳細演講資訊請至:https://www1.ihp.sinica.edu.tw/Bulletin/Events/2518/Detail

2025.6.4 公告
日本人文知講座(1)從「薩摩」到臺灣:西鄉從道與臺灣事件的政治力學



本系地址:106319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文學院2樓  電話:886-2-3366-4700∼4705  聯絡信箱:history@ntu.edu.tw